【叙事护理专辑】当温暖悄然降临
时间:2024-09-17点击数:338次作者:315病区 王佳佳
在315病区的护士站对面,住着一位令人尊敬的肿瘤患者,他的名字叫张爷爷。张爷爷年事已高,他的嗓音洪亮,每次说话都能传遍整个病房。他身边一直陪伴着的是他的老伴,两位老人每天都用满脸的笑容迎接每一位经过他们身边的人。尽管张爷爷的静脉条件不太好,护士们常常需要在他身上扎上两三针才能成功输液,但张爷爷和他的老伴从不抱怨,反而还会安慰我们说:“没事的,你们慢慢看,我的血管不好找,你们多试几次也是正常的。”
张爷爷每天都会按时和他老伴一起散步去接受放疗。由于放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张爷爷在放疗结束后,再进行输液治疗。在输液的过程中,他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病房里人来人往,面带微笑,仿佛在享受这份宁静。
在我们介绍了张爷爷的情况之后,你们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位非常配合治疗的患者。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张爷爷刚入住科室的前几天,他是让我们全科室医护人员都感到“心累”的患者。张爷爷对治疗和护理工作并不是很配合,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情绪,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扰。
“护士,护士,为什么这么晚了我还没开始输液,这是要给我挂最后一位吗?” 张爷爷总是坐在护士站对面,八点钟准时开始催促治疗,焦急地表达着自己的疑虑和不满。第一天,负责照护他的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以极大的耐心向他解释,还耐心回答了他所有对输液相关的疑问,张爷爷还是不能理解,一直表现得非常不满意。第二天,为了让他能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护士又特地和他沟通,以帮助他熟悉住院环境,减少他的不安和焦虑。然而,到了第三天,当再次听到他在“亮嗓子”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无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让他理解并接受我们的治疗。他整天扯着大嗓门嚷嚷,影响了其他患者休息和疾病恢复。大家心里都特别着急,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去说服张爷爷。
“奶奶,您能告诉我,张爷爷以前是不是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我轻轻地询问张奶奶,试图从她那里了解更多关于张爷爷的性格。张奶奶轻叹了一声,带着一丝哀怨说:“他以前确实是个急脾气,但远没有现在这么急躁。这病真的改变了他,看着他这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笃定张爷爷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疾病,一时无法接受而在做着心理抗拒。张奶奶继续向我述说着他们的求医之路。张爷爷总是念叨着大医院的种种好处,说大医院都把他的病治好了,他无法接受被我们医生确诊复发需要接受放疗,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种种质疑。他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这次肿瘤复发对他而言太过难以接受,毕竟,他曾经经历过一次大手术,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才恢复到如今能够生活自理的状态。然而,现在又要面临新的治疗,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考验。我轻轻拍了拍张奶奶的肩膀,安慰她道:“奶奶,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张爷爷的。希望您能够理解,我们都在为他的疾病而努力。”
同时,我也立即将张爷爷的情况告知了护士长,我们共同商讨如何为张爷爷提供最佳的帮助。护士长亲自向张爷爷解释了我们的工作,并强调每一位患者在我们这里都是至关重要的。她告诉张爷爷,在治疗期间保持一个平静和愉悦的心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心态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耐心地向他讲述了好几例同病种的患者故事,张爷爷慢慢感受到了我们的良苦用心,他的情绪也在向好的方向慢慢改变,不再焦虑和不安。他也开始和病友、我们的医生护士进行交流,嘘寒问暖。每天下午四五点,他都会乐呵呵地来护士站和我们“道别”:“你们要下班了吧,路上要小心,我和老伴下楼散步,多多活动,这样身体才会好得快”。
当温暖悄然降临,如春的气息轻轻拂过,张爷爷似乎也随之焕发了新的生机。这变化不仅使他自身焕发着新的活力,更如一股暖流,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灵,使我们更加坚定地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
如今,张爷爷已然成为我们病区的一面旗帜,一位模范患者。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无一不在彰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他的存在,仿佛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周围病友的心灵,使他们在病痛的阴霾中,也能找到一丝丝希望的曙光。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我们医护人员继续前行,更是给予了众多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与力量。
编辑:朱玲佳 校对:陈辉军 审核:王文荷 终审:尤国美 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