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到胃,为营养“续航”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让患者“吃”上营养餐
时间:2023-07-03点击数:1412次作者:江佳珈
玉环的毛阿姨是一位颈部癌患者,因化疗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日常饮食只能通过鼻饲进行。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输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的营养治疗的技术。而鼻饲除了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更有心理上的压力。
原本坚强抗癌的毛阿姨长期以来营养严重不良,整个人精神萎靡,日渐消瘦。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打听合适的进食方法。
终于,在得知台州市肿瘤医院介入与微创外科在微创手术方面经验丰富后,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阿姨前来就诊。
经过医院介入与微创外科团队会诊,为毛阿姨制定了CT引导经皮胃造瘘手术方案。
术前,毛阿姨本人及家属顾虑重重,介入与微创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凯闻讯后,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表示CT引导经皮胃造瘘是我院常态化开展的微创手术,并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优势,让阿姨及家属安心。
一切准备就绪,张凯主任带领团队为毛阿姨顺利实施手术,通过CT引导经皮胃造瘘手术让其“开口进食”。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历时30分钟左右,术后一切指标正常,不到一小时阿姨便能下床。
手术的成功让毛阿姨摆脱了鼻饲管,米糊、牛奶、鸡蛋等过去无法下咽的东西,都能通过一根透明管直达胃里。
“以前吃饭用鼻子,经常呛到,真的太难受了。现在好多了,真的太感谢手术医生!”毛阿姨十分满意,连连道谢。
本次操刀的台州市肿瘤医院介入团队长期从事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拥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这例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的完美实施,让患者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小手术”解决“大麻烦”。
胃造瘘术
胃造瘘术是指经过不同途径,建立胃腔与外界相通的通道,通过该通道为患者灌输胃肠道营养物质。简单来说,就是在左上腹打一个小孔,将一根20厘米长的管子放到胃里。
目前胃造瘘术方法主要有四种:外科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和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是指在CT图像导引下开展,经皮穿刺胃腔后置入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输入的一种介入微创技术。
手术快捷、安全、方便,术后通过造瘘管喂养,能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优势
与以往的胃造瘘术相比,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技术先进,优点明显。
1、局麻,手术安全性高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仅需局麻,避免了传统全麻下开腹胃造瘘术对机体损伤大、出血量大的风险。
2、CT引导下胃造瘘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受患者体质影响的特点;且造瘘管留置时间长,价格低廉、并发症少。
3、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导管更换清洗方便
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而且更易于家中护理,比传统的鼻胃管更舒适和美观。
4、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更安全
传统治疗技术通过肠外营养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容易引起败血症、肝功能衰竭、电解质代谢紊乱及胃肠黏膜萎缩;而长期使用鼻胃管,易发生鼻黏膜溃疡、食管狭窄、食管返流和吸入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
CT 引导经皮胃造瘘术适应症
1、单纯用于肠内营养
各种原因而影响吞咽功能,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吞咽困难;口腔/颌面部病变/咽喉、食道、贲门肿瘤及纵隔肿瘤压迫食管使进食困难者等。
2、单纯用于胃肠减压
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瘫、幽门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或胃排空障碍;不可手术的肠梗阻进行胃肠减压等。
据张凯介绍,胃造瘘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更有尊严。
胃造瘘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适合长期带管生存。这跟管子在肚脐的左上方,当正常穿衣后,外观与正常人无异,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散步、逛街、跳广场舞……极大提升患者生活信心。
台州市肿瘤医院介入与微创外科,擅长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和肾囊肿、外伤或术后出血介入栓塞治疗、肺部病变的介入、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项目。医生团队资历丰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治疗效果明显,可做到精确定位、微小创伤,让患者减少痛苦。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