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起点,将安宁疗护服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时间:2023-04-27点击数:1670次作者:张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萤火之光亦能照亮一方。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出生在光明之下,可天空时有乌云密布,时有大鸟飞过,可能是片刻的黑暗,也可能是更久的阴霾。此时,我们惧怕黑暗,渴望光明。

安宁疗护病房里,有这样一位患者入住,我们亲切地叫他老卢。老卢今年61岁,入院时为结肠癌晚期,身体和心理上都伴有疼痛,营养不良,消瘦貌,腹部膨隆伴双下肢高度水肿,被动卧床让他眼神里透露着无奈。

对于有些疾病的进展,我们至今仍无能为力。家属表示理解和接受,希望余下的日子能减轻老卢的痛苦,生活尽量有质量,并明确表示,临终时不做任何有创抢救,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身体不适、疼痛,几乎是所有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患者都要经受的煎熬,有时会让人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躺在床上,忍受着煎熬的患者往往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结。

患者生命虽已在倒计时,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需要温暖自己、温暖他人。作为一名安宁疗护病区的护士,要维护患者的心理,顾及家属的感受,寻找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的情感,挖掘其中任何可能怀念开心的因素,都是我们尽可能做到的。

老卢一直处于禁食中,数口流质进去就会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不适。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卢的病情越来越差,期间留置了胃管、腹腔置管、留置尿管……并且有时会答不切题,胡言乱语。爱人埋怨说,“他对谁都好,对村里的人都很好,很大方,就是对我和儿子不好……”言语中,能够感受到老卢夫妻这一生感情并不怎样,也知道了他家里的一些问题。交谈中,得知跟老卢是同村的,我表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跟我说,这样让患者和家属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安心。

4月12日,老卢要求请假回家住几天,每天靠营养大袋从输液港处输注维持机体营养。由于离他家较近,我每天为他从医院带药回去,并指导家属如何操作。有次下班刚到家,老卢儿子告诉我,营养大袋滴不下来了。我担心在微信上指导估计也听不明白,不如直接去他家看一下。看好回来没多久,又不滴了。那天傍晚就跑了三趟,顺便把晚上的皮下针也给他打了。老伴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们了。”我微笑道:“何来的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是彼此间相互信任的桥梁,就这样,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卢一有病情变化,他儿子都会微信联系我,比如24h尿量(色、泽、质)、每天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夜间的睡眠情况及疼痛情况等。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会请教我们的医生。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休息时间去看老卢,他立刻叫我过去给他看一下导尿管。“这不是导尿管是腹腔置管,都没有脱落,我帮你又固定了一遍,很牢固,不会脱落了。”那会儿他才深深吸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后来家人和我说,老卢就是不信家里人说的话,非说自己的导尿管脱落了。

休息时,我就散步去老卢家,看看配药、打针之类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貌似看见我就会安心很多。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天,原本约好今天去帮老卢做输液港维护的,一进门就发现好多人站在房间里,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袭来。只见老卢面唇苍白,呈点头样张口呼吸,口腔里有痰液,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肢端冰凉,血氧饱和度仪:心跳55次/分,氧饱和度66%。周围一片寂静。我问:“输液港还维护吗?”他儿子沉重地说:“看着是不行了,先不弄了吧。”

斑驳岁月,没有了诗与远方,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家里人商量着导尿管如何拔,我说还是我来吧,需要用注射器抽空尿管里球囊的注射水。我帮老卢拔除身上的输液港针头、腹腔置管、留置尿管……告知家里人在最后能为老卢所做的事,并安慰他们节哀,保重身体。

哪怕在最后一刻,我们也要为他完整的身躯保持干净整洁的容貌。老卢妹妹含泪说:“这怎么好意思,让你一直忙前忙后,现在还来帮我们弄这个,你真的太好了。”

安宁疗护的服务宗旨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提供身、心、社、灵全人照顾,以爱心和关怀陪伴病人,使家属正确地面对患者的死亡。尊重患者,使他们体会到价值和爱,对所受苦难能有另一种诠释,使患者有尊严地谢幕。临终关怀服务(安宁疗护)是每个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实行灵性关怀将是让患者安详、平静面对死亡的最有效途径。

总有些疾病我们无法治愈,总有一些生命我们无法挽留。当治愈不再可能时,对尊严、舒适和善终之美的希望仍在。帮患者“尊严死”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也只有在“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实践中成长。给生命以尊严,让爱可以流动!

夕阳西下时,黄白相间的余晖透着微光,不会太刺眼,却将人间的事物映得清晰可见。闭上眼,能感受到微风拂面的形态,阳光剩下的余温刚刚好。也许,这样宁静致远的情景,是我对安宁疗护的向往吧!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