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林伟仁:三十余载,精诚磨砺医者初心
时间:2022-08-19点击数:1874次作者:文/朱丹君(外媒) 图/郑昕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医生,到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专家,从医30多年来,他接诊无数患者,几乎将全部精力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好评,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兼内一科病房主任林伟仁。
患者的感谢给予他前进的坚定力量
“来,喝点茶。”午休时间,林伟仁脱去白大褂,衣着简单、朴素。他泡了一壶红茶,放在保温瓶里,中午喝几杯用来提提神。
“林主任,中午打扰你休息了。”“这么多年,习惯了。科室事情很多,我中午基本不休息,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这是常有的事。”每天,林伟仁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病房开展三级查房,再到门诊或其他地方工作。
“上午在门诊,一天要看40多名患者,有时来不及,拖到中午12点是常有的事。”林伟仁告诉记者,一般看一名患者需要十几分钟,询问病史、查找病因、诊断治疗,如果碰到疑难杂症,那么花费的时间更长。
从医三十余年,林伟仁拥有一大批病友“粉丝”。“林主任,你诊断的结果跟省城大医院专家说的一模一样,我就认准你一个人。”有患者到省城大医院转了一圈,被林伟仁的技术信服,后来就一直找他就诊。
“林主任,看病耐心细致,病情讲解得也透彻,是一位好医生。”70多岁的李大伯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被紧急收治入院。此前,李大伯做了两次胃肠镜检查,却一直找不到出血原因。
经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林伟仁带领消化内科团队与麻醉科、胃肠外科通力合作,为李大伯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联合术中胃肠镜检查,顺利找到了出血病灶并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医生,是个苦行当,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当然,这个职业也有很多乐趣。”林伟仁告诉记者,他父亲曾是新河中学的一名老师,在父亲建议下他选择了从医,“我的家、我的根就在这里。跟一些患者聊起来,或许就是身边亲朋好友的亲戚。”
“看到他们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我的内心也会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林伟仁说,对于医生来说,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谢像滔滔不绝的源泉,给予他前进的坚定力量。在治愈患者的同时,患者也在温暖他。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内科是基础科室,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林伟仁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他曾先后两次在浙大一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深造,在国际及国内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8篇论文。
“与时俱进,才能看得好病。”从医这么多年,林伟仁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比如诊断学等教科书,五年更新一次,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九版,这些更新的教材我家里都有,也会时常翻阅。”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医生,首先要看好病,给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在门诊,林伟仁经常给患者和家属灌输“治未病”的健康意识;在病房,需要围绕肿瘤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他会定期组织开展疑难杂症讨论、MDT会诊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作以来,林伟仁以身作则,勤勉工作,率领科室不断争创业绩。同时,他还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科室成员个人能力,把科室员工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我的通讯录里,一大半都是患者的联系方式。大家处得就跟朋友一样,有些是一家子人找我就诊,我就是他们的家庭医生。”林伟仁乐呵呵地说,“患者和家属信任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融医学之严谨,于诊疗之匠心。“不管是做人,还是从医,我们都要守住底线,要懂得换位思考,多为患者考虑。”正是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秉承“仁心仁术、明礼诚信、变革发展”的精神以及丹心仁术、悬壶济世的宗旨,行医三十余载,林伟仁深受患者的信赖。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