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普】腹痛很常见,却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时间:2022-07-19点击数:1741次作者:管霄红
医生,我肚子痛……
李某,肥胖,平时应酬多,喜欢美食,喜欢饮酒。近日因腹痛来到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一系列治疗后顺利出院。
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
—、腹痛
这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典型症状,约95%的患者会出现突发性的腹部疼痛或左上腹部刀割样及持续性疼痛感,同时上腹部出现束缚感,通常可于饱餐、酒后等产生,具有阵发性的加剧特点,进食后会明显增强,可能影响全腹部并朝着左肩部及两侧腰背部持续放射。
二、恶心、呕吐
约有7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较为频繁。呕吐物先为饮食的胃内容物,继而呕吐黄绿色胆汁甚至血性液体,呕吐后腹痛往往无好转。
三、腹胀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其腹腔中渗出液产生刺激以及腹膜后出血等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而出现肠道积气和积液,进而引发腹胀。
四、黄疸
约有20%左右的病人患病之后数日内产生黄疸症状,主要原因在于胆管结石造成胆管阻塞以及胰头肿大,对胆总管下端形成压迫,或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而诱发黄疸。随着黄疸症状的加重也表明患者病情加重,其预后较差。
五、发热
通常急性胰腺炎患者属中度发热,体温处于38—39摄氏度,通常来说3—5日后发热症状可逐渐消退。
然而对于重度患者来说,发热症状可能持续数日,表明存在胰腺感染及脓肿形成等情况,甚至可能产生中毒情况。严重时,高热症状将持续数十日,若并发胆管炎还可能出现寒战和高热等情况。
六、手足抽搐
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加重是由于出现血钙降低,容易诱发手足抽搐情况。
分类及病因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
水肿型病变较轻,也较常见。出血坏死型病变严重,易产生休克,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很多,如胆道疾病(胆道内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感染等)、胰腺本身疾病(胰腺本身的结石、胰管炎症性狭窄等)、急性酒精中毒、暴食等。其中胆道疾病和酒精中毒两者占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病因的80%以上。
常用的预防方法
胰腺炎重在预防,并且可以预防,关键在于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暴饮暴食。
1、避免酗酒
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大量饮酒后。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同时酒精的刺激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使十二指肠压力剧增,十二指肠液逆流到胰管致使胰泡破裂而引起胰腺炎。
2、忌暴食
特别是进食大量高脂肪和高蛋白餐。由于大量进食,引起胰腺分泌剧增,胰液变得黏稠,导致排泄障碍引起胰腺炎。
3、积极治疗胆道炎、胆结石等疾病
由于胆道与胰管有共同的开口,胆汁排泄不畅可引起胆汁逆流入胰管而引起胰腺炎。
4、驱蛔虫
蛔虫是我国引起胆道疾病的原因之一。
5、谨慎用药
激素、双氢克尿噻、硫唑嘌呤、异烟肼、消炎痛、雌激素等药物均可诱发胰腺炎。
6、降低高血脂,积极防治动脉硬化。
7、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及早、彻底治疗可能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如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流行性腮腺炎、伤寒、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肠病毒感染等。
8、胰腺炎患者宜多食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小米粥等,多食蔬菜、水果,以保证人体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
9、胰腺外伤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虽然胰腺处于上腹部较深处不容易受伤,然而当腹部遭受正面创伤时,易导致胰腺受损。胰腺受损后会产生局部渗出并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造成急性胰腺炎。因而在运动和劳动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腹部和胰腺,防止撞击等。
出院后注意事项
出院后4—6周,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过度疲劳和感冒。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进餐,禁暴饮暴食;要遵循少量多餐原则;进食低脂、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患者还需禁烟和禁酒,要了解戒酒的重要性,以防复发;合并糖尿病患者还需进行饮食控制,并遵医嘱用药。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