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征文11】触摸医院变迁的尘烟往事

时间:2022-05-26点击数:1557次作者:王荣华(财务部副主任)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年,一晃即逝。
      1993年我进了医院,不知不觉中已有了近三十个年头,也算是正儿八经的老二院人了,也有幸见证了医院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发展壮大。

那时候,位于新河镇北门的老医院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左右,职工人数还不到200人。当时的人均工资300-400元左右,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2000年,门诊搬迁至渡南头新区;2003年,医院整体搬迁。承载了老二院人满满记忆的健康路22号,从此就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搬入新院区后,医院整体向好发展,令人欣慰。

工作初期的趣事

      我在医院的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乐事、忙事、辛酸事,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忘个七七八八,不过有那么几件趣事一直印在脑海。刚参加工作那年,碰到台州高速公路发行“原始股”的好事。当时政府财力缺乏、融资渠道有限,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交通问题,台州地委、行署组建台州高速公路公司,鼓励民间投资,共同建设甬台温高速台州一期。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广大职工也踊跃认购。每位职工限购500股,一元钱一股,认购的500元在年终奖里扣。
      我是当年9月份参加工作的,总共上班时间才四个月。年终奖不到200元,年终奖扣了还不够,余下的每个月在工资中扣,一直扣了大半年。当时想啊,等股票上市后我的原始股翻个几十倍,于是一夜暴富……梦醒之后才发现与现实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2017年,股权最终被政府收购,收购价为每股8.19元。
      那一年,还有一件事印象也很深,记得快到年底了,中药房通知说北京同仁堂生产的虎骨酒即将停产,医药公司现有少量存货,大家如有需要抓紧去订购。当时虎骨酒好像是160元一瓶,这对我这个刚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才280元的“月光族”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望“虎”兴叹啊!也压根没去想这酒还能用来收藏升值。只听说虎骨酒对祛风有疗效,也就买了一两瓶用来孝敬长辈罢了。真正用来收藏的人,也应该为数不多吧?哪想到二十多年以后涨到一万多一瓶,据说现在都快二万了。哎!肠都悔青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最关键

工作几年后的一件全院性的大事,也有不少人记得,时常会在聊天时谈到。1997年4月,医院门诊大楼在全院职工殷切期待下在渡南头这片空旷的田野上破土动工。医院没搬来之前,这里还是一派蒹葭苍苍白鹭飞、披云山下稻梁肥的田园景象。那个时候这里什么也没有,什么振兴路、江南路、财税所、市民大道、镇政府、派出所,都是医院搬过来之后才开始兴建的。把医院从热闹的北门老街搬迁到满眼都是农田的渡南头,那得需要有多大的魄力和战略眼光啊!
      桩基工程的质量好坏是影响房子百年大计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打下去的桩基质量万无一失,医院成立专班,对施工队的打桩进行轮班监督。当时我也参与了其中,专班成员有王晓清、陈夏明、方位夫、李建东、莫新斌、郑华琴、颜帮定等,还有一位王工(王戟锋父亲),是院方聘任的施工监理,总负责是吴宗根副院长。
      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盯紧施工队打桩时候的一举一动,防止偷工减料。他们早上六点开工、晚上十点收工。我们也是早上六点开工、晚上十点收工,盯牢并记录了每支桩的水泥用量是否用足26包,每支桩的沉管和拔管时间是否都打足27分钟,决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很清楚地记得,当时陈夏明盯的其中有一支桩,水泥用了十几包,桩就打不下去了。他与王工立马叫停施工方作业,并请示了吴宗根副院长。后经过多方论证和反复地试压,认为可能还是地质原因引起。等全部桩打完之后又对这支桩进行了重点试压,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就这样在工地坚守了四五个月,白天被烈日烤,晚上被蚊子咬。简易的工棚、遮阳伞、电风扇和蚊香是我们全部的办公条件。二十多年过去后,门诊大楼主体没有明显的沉降,墙面也没有开裂。每当我们聊起这个话题时,大家都会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台肿人,既然今生选择了台肿,就要风雨兼程,共同撑起台肿屋檐下的那一方烟火。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台肿的一粒种子,在台肿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一生向阳,随四季枯荣迎风歌唱。



作者简介

王荣华,1993年进入医院财务科工作,2002年担任财务科主任,2018年担任采供中心主任,2019年担任财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