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宝典,请查收……
时间:2021-12-07点击数:1587次作者:tzgw
总有人感叹癌症“防不胜防”,其实研究认为,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越早开始重视健康,健康也就离你越近。20岁到60岁,是人的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没啥“感觉”就忽略健康。
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做到每年健康体检一次,以指导自己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抽个血”,“拍个胸片”就了事,因这样的常规体检,关注的多为基础病、慢性病,和防癌体检筛查有着很大区别。目前,对国人威胁最大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
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个肿瘤到底怎么做好筛查呢?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首要一步就是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是早期筛查。
建议高危人群及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人疑惑,体检中拍了X光片,应该可以筛查出肺癌。其实,当X光片都能诊断出是肺癌时,很多已经是中晚期了。
肺 癌
肝癌高危对象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者,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药物性肝损患者,遗传性代谢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等,每6个月体检筛查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检查一次。
预防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戒酒,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避免发霉食物摄入。乳腺癌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
预警信号:乳房、乳腺有肿块、乳房左右不对称、乳房肿块、乳头有分泌物、皮肤像橘子皮。若有以上表现,且年龄为40岁以上的女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高危人群: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人群。
早期筛查体检方法:建议每年一次乳腺查体和乳腺B超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12个月一次乳腺查体和乳腺B超,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预防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适时生育,母乳喂养;定期体检。
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多个性伴侣者、性生活过早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体检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每年一次常规体检筛查。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预防建议:接种HPV疫苗;不吸烟或戒烟;安全与健康性行为;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增强体质。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容易被结直肠癌盯上。
预警信号: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1.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2.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3.排便次数改变:从一天一次到一天三、四次;4.排便性状改变:出现血便,排便疼痛;
早期体检筛查方法:直肠指检、大便常规,必要时电子肠镜进一步检查,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甲状腺癌筛查是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20-29岁建议每2-3年1次, 30岁以后每年1次;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应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健康生活,增加运动,合理释放不良情绪。
根据目前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趋势,定期体检筛查非常重要。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不迷恋垃圾食品,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至1小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只有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和生理变化,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生活方式是能够自己掌控的!
与其花钱买药治疗,
不如督促家人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掌握癌症的预警信号,
定期健康体检筛查,
将癌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