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医院,如何成为一个科研与临床全能型医生?

时间:2021-11-26点击数:2623次作者:文/郑昕 图/施伟涵

 医学科研是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临床医疗提供理论和手段,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临床技术发展同时为科研提供数据依托和案例支撑,二者相辅相成。

现实生活中,基层临床医生们却遭遇“科研难做”的困境:工作忙,没有时间做科研!资源少,没有数据依托做科研!立项课题缺,没有资金、平台做科研!

临床与科研是否真的像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如何才能临床科研两手抓,让临床医生走出“科研困境”?

11月22日,国科大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举办第四期叙事咖聊,围绕“在基层医院如何成为一个科研与临床全能型医生”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国科大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宣传外联办主任张芮主持本期咖聊。国科大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副院长应荣彪、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副主任朱坚胜应邀作为本期主咖和主咖嘉宾,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

国科大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内一科病区副护士长林华、神经外科副主任蔡云翔、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丁颖颖、科教部副主任翟瑾洁参加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基层医院科研方向在哪里?如何从临床中发现科研?如何从科研中促进学科发展?科研与临床如何互相促进?针对上述问题,朱坚胜一一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表示,在科研立项的问题上,首先要对资料进行查阅,了解国内外现状,从中找出不足,找出可以提升的点,进而从这个漏洞着手科研;科研包括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及实用性四大特性,对于整个科研项目的立项,要明确其研究结果对未来的推进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科研在立项时要明确研究对象,对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及预后效果有一定的判断,对于已经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再逐个突破;科研首先要基于内心需求,找准研究方向,要联动周边氛围科室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标杆,树立榜样的科研氛围;管理部门寻找课题团队碰到的共性问题,并逐一进行范围内的帮助,定期举办课题讲座、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医生的科研之心。

应荣彪总结指出,如果想在基层医院成为一名科研与临床全能型人才,首先要对科研立项问题有想法,要用心去做科研,并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相信有想法就一定能做成。今年本院加大科研立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心实验室,并全面开展系列性科研活动。在此背景下,作为基层医院,我们的科研方向应该在哪里?在日常临床实验中,发现我们的科研问题并如何逐一去解决?通过本期咖聊,对于在科研立项标题的制定,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出了一对一的指导,明确了科研的意义及价值,让基层医院医生更加明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及如何在临床中发现,更早地成为一个科研与临床全能型的人才。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