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 CT和MRI的区别有哪些

时间:2021-09-15点击数:6734次作者:金露茜

CT和MRI都属医学影像检查,很多人分不太清,甚至干脆觉得是一回事,实际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两者到底有何不同?

MRI检查是什么

MRI又称核磁共振,其成像原理是通过原子核自旋运动,因为核磁共振具有较大磁场,在这个磁场下,人体内的所有水分子磁场(包括健康部位和病变部位及肿瘤)受到磁场影响,呈现一致的磁力线方向,之后MRI的磁场突然切断,体内的水分子再恢复到正常的排列。简单来说,就是先将一瓶水摇动,再恢复平静,感受其中的振动。临床上MRI可分为两个类型,分别为T1和T2加权成像(如下图所示),其中T1主要是看结构,T2则是看病变情况。因为T2加权成像对于出血情况比较敏感,水于T2成像中呈白色,而水是血的主要成分,所以更能看出出血等病变情况。

图1  MRI检查的T1、T2成像例图


CT检查是什么

CT检查是以X射线作为成像基础,具有一定辐射。通过X射线自身的荧光作用呈现到胶片或是荧屏上形成影像。CT设备通过X射线对人的某一个受检部位进行扫描,之后由仪器收集扫描结果,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结合X射线的荧光作用、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透过率差异,造影剂及相关数据,得到重建的影像(如图2所示)。

图2  CT检查医学影像例图


CT和MRI有什么区别

根据前文所述,可以看出CT和MRI的基本概念及成像原理是不同的,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首先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脑部、脊柱等中枢神经系统、五官、头颈、关节软组织病变等部位,MRI的组织分辨力更加高于CT,所以诊断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鼻咽癌、骨肿瘤及颈椎病等疾病,选择MRI更为合适;CT则胜于可在短时间进行大范围成像,对于心、肺、肝胆等胸腹部脏器,或长距离的胸主动脉、四肢动静脉、腹主动脉等部位的病变检查,比如心梗、肺梗阻、静脉血栓、肝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则更适合选择CT进行检查。

2、适用人群不同

MRI检查是将人放入一个磁力较大的磁场中,虽然不会产生辐射,但因检查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会对患者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患者的体内存在支架、钢板、假体、人工关节、弹片、心脏起搏器等装置,都不能接受MRI检查。此外,患者需较长时间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如图3),对于幽闭恐惧症或精神不正常无法有效配合的患者,不建议接受MRI检查,孕妇也不建议接受MRI检查。

 

图3  MRI检查的现场示意图

CT没有以上的适用范围要求,但一些接受检查的患者担心CT是否会带来辐射,尤其是怀孕的妇女。CT确实有一定辐射,但因检查时间很短,通常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损伤,所以几乎没有禁忌;如果患者对造影剂过敏,那么就只能做CT平扫检查,不能做加入造影剂的增强CT。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