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瘤科的领路人———朱滔书记带教侧记

时间:2020-11-05点击数:2506次作者:医院管理员

“听说滔哥要下派来你们医院,你们妇瘤要腾飞了!”

先前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学术讲课、手术演示等正式场合,敏锐、果敢、利落。他是业内口中的“滔哥”。

“明天一早我过来查房,疑难病人可以安排一下。”

“有个卵巢癌晚期病人住院,评估后讨论一下手术是否可行。”

……

上任伊始,还没见上面,一连串的安排和指令,同事们对这位浙江省肿瘤医院刚刚下派台州院区的朱滔书记不免有点紧张,心生敬畏。

手术太麻利了,有点跟不上节奏;一个卵巢癌手术,9点开台,居然没有混到午饭;麻利、流畅……这是同事对他的最初印象。

他是书记兼院长,更像是一个家长,多忙,他也会到科室来。

他常说妇瘤科医生要有比普通妇科医生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妇科医生及外科医生的技能。

查房的时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病人的难点……这个病人重点要关注……这个方案需要评估……;随堂提问也是一个接一个:这个病人治疗的原则是什么……这个病人的化疗指征是什么……这个病人更改方案的理由是……课后作业更是常态。这样一来,大家都会自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不经意地成长。

他还要求科内坚持开展业务学习。每两周其中一个周三中午,他总会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并亲自教学,让我们掌握到最新的指南和最规范的治疗。

他总是这样要求我们:虽然我们是基层医院,但是我们的诊疗规范必须跟国际国内接轨,必须经得起上级医院的推敲,病人拿出去的方案和记录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这样我们才能挺起腰杆,做好一个妇瘤科医生。

手术室里,经常会看到他的身影。他的手术总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步都在精准解剖:这是欧氏间隙、这是拉氏间隙、这是耻骨梳韧带……这里要避免损伤输尿管……这样可以找到间隙……常规手术时,他会严厉地指出手术中的不足;疑难手术时,他会亲手示范,手把手教学。忙的时候,他还要亲自消毒、铺巾,我们笑称“堂堂大院长,沦落到基层医院打工。”就是这样一个接地气的老师,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让外科系统热情高涨。一度时期,他引领了手术室单孔腔镜手术的潮流。

“从无到有,需要一个过程。三年的时间不短也不长,大家一起努力。我希望三年后看到一个科室的整体成长,病人前来不再是因为我朱滔,而是因为这个医院、这个科室!”说这话的时候,他是领路人,更是共同的战友。

“不过我不希望你们成为单纯的开刀匠,而是一名真正的医者。”遇到有些没有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他总是扼腕叹息:其实作为医生,对患者还是要有取舍。力所能及的,就不要计较风险,必须要有担当;不能给到患者最恰当治疗的,该送出去还是要送出去。在诊疗问题上,医生一定比患者懂得更多,帮患者找到最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方案,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该做的。”下医医病,上医医心,育德于教,是医术,也是艺术。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腹腔镜下常规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单孔腹腔镜下手术、盆腔廓清术、卵巢癌超根治术,以及复发后再次减瘤术,由量到质,都在迅速提升。肿瘤病人的规范治疗,生存期的延长,与浙江省肿瘤医院三年来的合作,专家们的倾囊相授,给妇瘤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朱滔书记的加入,给妇科肿瘤的发展注入一剂催化剂:联合院内肿瘤多学科合作,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形成“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为特色的诊疗体系,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诊疗,让妇科肿瘤患者真正享受分级诊疗的便利及医患之间双赢。                                                                                         (宋茜)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