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记事之反哺
时间:2020-08-05点击数:1713次作者:超级管理员
交班时,当我在病床上看到她时,我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我父母家那边的一位小学老师,十几岁时总能听到她在讲她儿子,“儿子学习成绩如何好,儿子读大学了,结婚了,有了可爱的孙子,这青团子我要做好多带给儿子一家吃,等等。”我记得她那为儿子而骄傲的表情,我也记得她大包小包的去看儿子时的幸福,这是儿子喜欢吃的,这是孙子孙女喜欢吃的,这个呢,是儿媳妇喜欢吃的,她就是带着这种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得到的热情,去实现她的母爱。母亲那时常说:“她对儿子的好,以后在她老了,他儿子还她十分之一就已经是孝子了。”这天下的母亲对儿女那种疼爱到骨子里,贡献出自己的所有,想来是一样的吧,但是,儿女对年老生病的父母是不是也一样呢?
她有高血压,得了脑梗塞,连翻身都不能自如,她再也不是小时候见到的那个精力充沛,一心为儿子奔波的母亲。她现在躺在病床上,头发花白,失去光泽,双眼无神,脸上皱纹肆意攀爬,苍老的容颜总是让我想起那个年轻的她。是谁说过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见骨。“金老师,金老师”我呼唤她,她转过来看着我,但没有反应,她根本认不出我,即使我摘下口罩,同事说,她有老年痴呆,连儿子也不认识,怎么会认得你。这时,我才注意到她身边没有人,我问:“她家属呢?”我忽然有点害怕,害怕她儿子对她的生活照料没有母亲曾经口中的“十分之一的好”。
她是一级护理的患者,我需要一个小时去巡视一次,我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在她口中念叨着的儿子,是一位身材瘦小的中年男,戴着眼镜,我知道他也是一位老师。他坐在床边,跟他母亲说他小女儿的事,“明年就要高考了,成绩还是不错的,她说这个周未要来看奶奶”。他边说边拂去母亲眼角的碎发,说着“姆妈,改天给你把头发洗洗,我买了你一直用的洗发水牌子。”金老师只是睁着眼看着儿子,没有任何回应,他更像是自言自语,他有一刻的停顿,左手握起母亲的手,右手整理着母亲的病服,表情似乎有点受伤,任谁不感伤呢,就像一秒间的事,疾病把曾经有如此丰盛生命力的母亲变得呆滞而没有行动力,然后清醒着人不得不接受。我说:“我们给她翻个身吧。”“刚翻刚翻,刚才换尿不湿顺便翻身,这个我知道的,最少2小时一次翻身。”“换尿不湿时,要擦洗干净的。”我这样说,是因为病房里有太多的“儿子们”不擦不洗换上就算好了,亦或者要等家里的某位女性来才可擦洗更换。“护士,这还用说,我妈最爱干净了,我要是不给她洗干净,她晚上就睡不好,真得很像小孩子。”他说着笑了,对母亲说:“姆妈,您生病了也这么爱干净,嗯”,慈眉善目,他的眼睛很像他母亲,我仿佛看到他母亲曾经说起他时的表情,真是如出一辙。这是不是曾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现在“谁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病区如同一个小社会,可以窥探到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有多少人把曾经抚养自己的双亲隔阂在外,没有交流,言语间充满刻薄,把老人当成负担,真是连鸟雀都不如,“雏既壮而能飞,乃衔食而反哺”。在教养的细节里,善待老人,也让自己老去之后被人善待。
再一次巡视时,我看到他在低声读汪国真的诗给她母亲听,他轻轻地读:“……我们学着对待误解,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曲和艰辛……”。他说:“姆妈,这是我小时候,您读给我听的,我们不能被生活的磨难打败,您更不能被疾病打败,姆妈,您一语文老师,好几天不开口说话您受得了吗?”还是没有母亲的回应,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回应,他又说“好了,好了,不开口就不开口吧,可能以前话讲得太多了,是不是。”我怕他打扰到邻床的病人,提醒着说:“睡觉吧,晚上值病很辛苦的,大家都休息吧。”他对着我点了点头,说谢谢。邻床那位年轻的家属说:“他对母亲真得很好,就像对待孩子,很耐心,刚才读得文章很好听,很积极向上,我都受到鼓舞了。”听到这样的评价,他腼腆的笑了,说你们不知道我妈以前对我有多好。是的,别人不知道,我却知道个大概,曾经的女孩看到过,也听到过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好,是不打折扣的,全心全意的好,现在成年后看到儿子对生病母亲的照料,尽管付出的一方对换了,却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反哺,百善孝为先,人其实应该比鸟雀做的更好,没有人能在不被照顾下而平安的长大,也没有人能一直年轻,所有人都会老去。当我们老去,老有所依,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