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来电
时间:2020-08-05点击数:1818次作者:超级管理员
2018年10月25日的清晨,我一如往常地醒来,打开手机,铺天盖地全是著名主持人李咏去世的消息,还在惊叹中,一个陌生的省外来电闯入。我心想可能是营销电话就拒接了,但是下一秒又倔强地“吱吱吱”地响回来了,无奈点开接听,是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请问你是XXX护士吗?”我心中暗笑信息泄露很严重啊。可是对方接着说,“我是你十几年前的病人。”“嗯……”
随着跟对方的进一步交谈,思绪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回放到十一年前,那是我刚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跟的第一个夜班。一个学生模样,面色发绀,呼吸困难,极度乏力的小伙子被急诊室的人护送到心内科的监护病房,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路,血气……夜班开始忙碌起来,从带教老师左一声又一声的叹息声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名牌大学刚毕业,踌躇满志地参加工作,一趟出差回来就累倒了,自以为是重感冒,结果是心脏病,感到震惊意外。严重心功能不全,房颤,左心房血栓……诊断很长,医生还下了病危,那时我对病危的理解就是要与死神狭路相逢的紧急情况。惋惜之余,老师还对我说,他的风心病临床表现很典型,这个病例要好好学习。下班后我就回去认真地细翻了教科书中的这个章节,划出重点做了标注,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
待到隔天回来上班时,听老师说这个病人病情虽已稳定,但是情绪极度低落。跟随着老师去早交接,再次看到了这个虚弱不堪,面色黯淡的年轻人。因为是老师的分管病人,我对他的接触比较多。我积极地监测生命体征,听心率,数脉搏,打留置针,抽血气,皮下注射等等,这个沉默寡言的病人对于我这个技术尚未到家的实习生既不拒绝也不欢迎,从他紧皱的眉头可以看出。我只好厚着脸皮小心翼翼而又紧张地实践着各项护理操作。
有天中午我去记录生命体征时,他突然打破平静抛来一连串的问题:“你能告诉我到底能活多久?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吗?你老师总是安慰我,但我需要实话。”看着气喘吁吁的他,还是医学小菜鸟的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沟通,讲重了怕吓到人,讲轻了怕误导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还无法形象深入地讲解疾病的来龙去脉。灵机一动,跑回护士站拿出自己刚划过重点的教科书,翻出那个章节,特别用红笔写下:相信医学,努力治疗,恢复从前!然后郑重地递给他。我想我是第一个把教科书借给病人阅读的护士吧。那时还想象不到现在手机都能随便上个网。
不知怎的是他读懂了医学书,还是老师的鼓励起了作用,再加身体上的恢复,小伙子渐渐开朗了起来,也把病情如实告知了父母,等待父母接回外省的老家休养。空余时间还能慢慢踱步到走廊上看看,还能和我们实习生聊个天。我也在每天的实习中感觉到了忙累,偶尔也有几声小抱怨。有天下午,我们实习生都去听课了,结束回到护士站准备整理下班,只见小伙漫步走来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不在的下午,你们老师自己干起活来真是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因为你们在学习,需要手把手教你们才忙乱的。那时很感谢他的一语道破来点醒了我,虽然有点羞愧,但是让我此后的学习除了认真还懂得感恩。再后来也记不起他什么时候出院,怎么留的电话。
他在电话中说,因为李咏的死讯,刺激他想起十一年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后来他被父母送到更大的医院,做了心脏手术,置换了瓣膜,恢复后继续参加工作,娶妻生子,现在想来很感激我赠与他教科书看。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普普通通的教科书对他的魔力那么大,他说发现书中还有很多更惨更痛的疾病,他的病还能治疗,还能活着,当时心理释然许多。我笑着说,你该感激你自己,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才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