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介入治疗

时间:2023-04-23点击数:5149次作者:江佳珈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简单来说,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的优势

1、微创:不开刀,不缝针,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

2、高效:开通闭塞的管腔,即刻止血,立竿见影:

3、准确性:在影像设备引导下治疗,准确无误:

4、可重复性:不同方法可重复、联合多次应用:

5、低并发症:手术安全快捷,不良影响少,恢复快。


介入治疗适应症

按治疗范围可分为:

肿瘤介入(肺癌、肝癌、肝转移癌、胃癌等等肿瘤);

妇科介入(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等其他妇科疾病);

消化介入(消化道出血、各类管腔狭窄及瘘口);

超声介入(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与治疗、消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呼吸科介入(支气管扩张及肺癌引起的大咯血等);

泌尿科介入(肾囊肿等);

骨科介入(骨经皮椎体成形术等);

以及其他科室介入应用。


介入治疗技术

根据采用的治疗技术和方式不同,可分为介入栓塞、介入消融、介入给药等。

1、介入栓塞

肿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是通过血管介入形式将肿瘤附近主要供血的动脉用药物或其他耗材(如各种载药微球等)栓塞堵住,一方面减少肿瘤细胞供血阻断供养,达到减小肿瘤体积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更直接地将治疗药物送至肿瘤部位,更好发挥治疗作用。目前介入栓塞主要应用于肝癌治疗,并作为常规的治疗形式之一。

2、介入消融

介入消融属于微创治疗的一种,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通过加热、冷冻或不可逆的电穿孔技术等方式损毁肿瘤病灶,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消融方式包括以下5种:

(1)射频消融:通过电击周围组织中离子振荡产热使局部组织坏死,特点是较成熟的局部消融手段。

(2)微波消融:通过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内的运动使局部组织坏死,特点是速度快、消融范围大、热沉降效应小。

(3)冷冻消融:通过低温冷冻灭活肿瘤,特点是无需阵痛处理,还具有减轻肿瘤负荷、释放肿瘤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

(4)聚焦超声消融:利用超声波在其焦点区域形成高能密度区,产生不可逆性凝固性坏死,特点是具有较好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的特性。

(5)不可逆电传孔技术:基于电机产生高压直流电微秒脉冲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死亡,特点是主要用于邻近重要空腔脏器、脉管系统及神级系统肿瘤消融。

3、介入给药

介入给药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给药方式,使用穿刺针经皮穿刺,使用注射器通过穿刺针内孔,直接向肿瘤病灶内部或附近注入治疗药物。相比传统的输液或者口服给药方式,介入给药更快更直接,可能在副作用等方面更易耐受。


【介入科简介】

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介入与微创外科中心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是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开展各类良恶性肿瘤的诊治,涉及甲状腺、乳腺、妇科、泌尿、外周血管、肌肉骨骼、神经、疼痛等多个领域的介入微创手术。

开设门诊

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学中心成立后,其综合门诊主要设在门诊一楼区域,由甲状腺微创介入门诊、乳腺微创介入门诊、肺结节微创介入门诊等多个门诊。

介入科依托省医平台,为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准微创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