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大白日记2】同心抗疫、为爱守“沪”
时间:2022-05-24点击数:1352次作者:管霄红
4月3日,由台州市卫健委所属医院152名队员(其中10名血透护士)组成的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十队(下称浙江十队)从台州出发,踏上了援沪征程,我和我院另四名护理队员就在其中。
积极筹备
曾经在上海肿瘤医院进修过的我对这片土地是很有感情的。我默默为其加油,也在心中为自己鼓劲,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座城市恢复以往的朝气!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我们需与病毒抢时间,在方舱医院建设完毕前就要落实一些具体工作。按照部署,浙江十队接管临港方舱医院432张床位。在建设空隙,吴小脉队长带着院感专家、部分骨干前往实地考察,为下一步正式开舱明确方向。方舱建设初期,很多物资尚未配备齐全,环境也不如医院那么整洁,队员们也要抽空前往舱内整理。
留守在驻地的队友同样没有懈怠,一次又一次练习穿脱防护服,以保证每位队员熟练、规范。队员们对本次任务高度重视,聚精会神参与每一项准备流程。
队长和各分线负责人加班加点建章立制。每天19:30在吴队组织下进行感控小组例会,复盘每天发现的问题,推进整改工作。每天20:00开援沪台州队领导小组日钉钉例会,管理人员把每天的问题拎出来,尽最大努力来改善流程、提高效率。
共同拼搏的“战友”
浙江十队设置了严密入舱流程。当所有队员入舱之后,感控监督员就要从清洁区逆向经过二脱区、一脱区,进入污染区,做好这些区域的环境整理、清洁和消毒等各项工作。大到地面、桌面,小到门把手、角角落落……每个细节均得规范操作。每次进舱前,监督员都嘱咐我们注意安全。而在舱内的感控员除了清洁、消杀,还要对我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
医生们看望病人、查房、下医嘱、记录病程。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在他们的脑袋里那可是清清楚楚。护士们除了测量体温、心率、指脉氧,还要采集核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发药发饭、宣教、指导工勤人员……
长时间佩戴N95口罩,满脸勒痕一直不能褪去;不透气的防护服,捂得特别紧,在日渐炎热的季节里当真不好受;每组进舱时间是四个小时,来回路程至少三个小时,再加上经驻地消杀,至少8个小时不能进食及如厕,有些队友洗完澡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眼皮直打架,这些都是对人身心的考验。
但40多个挑灯夜战的日子,我们无怨无悔,风雨无阻。除了临床护理,我们医护人员也尽可能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一声声问候,一次次耐心、细心的照料,包含着对他们早日康复的祝愿。医患间彼此守望,那一封封感谢信就是对我们医护工作者最好的肯定。
4月21日,浙江十队接管的床位由原来432张增加至544张。虽然有困难、有压力,但是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拼尽自己的一份力。患者平均住院日短、5S管理模式的运用、高效有序的药事工作,让浙江十队得到指挥中心的认可。
苦中作乐
方舱里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有不少乐趣。
擅长绘画的队员通过漫画的形式把大家努力的样子记录下来,那一幅幅治愈画作里有医生在下医嘱、护士采着核酸……可爱而温馨;也有队员通过剪纸把组内成员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舱内增色不少。
党建为患者提供了许愿墙,供患者们写心愿;医护人员从自己的食物里分了一些给患者,取名为“零食解忧铺”,有虾条、萨拉米鸡腿,小朋友们甭提有多高兴……
工作中,“战友”们并肩作战;下了班,不聚集、不串门。大家通过手机视频,互道问候。我还主持开展了十余次和台肿小伙伴们的线上叙事活动,让大家聊聊天抒发感情,为大家排忧解难。
空闲时,大家也不忘在各自房间动起来,有的一遍遍跟着八段锦视频锻炼,一些年轻的同志做了“刘畊宏男孩女孩”。我们总是以最佳状态进入“战斗”。
在医院,我们是医护人员;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和家长。我们并非生而强大,也非英雄,只是一群平凡人。但我们充分感受到坚守在后方的领导、同仁的关爱,始终牢记“勇敢、尽责、顽强、温暖”的台肿院训,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认真努力做好分配给我们的工作。整个团队非常有干劲,截至5月中旬,累计收治患者1800余人。
援沪一月余,夏天如期而至。我们始终与上海人民心连心,同心抗疫、为爱守“沪”,浙沪一家亲!
编辑: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