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安宁
时间:2020-04-15点击数:1604次作者:超级管理员
作为一名肿瘤科护士,司空见惯的癌症患者,他们面对死亡,有太多的无奈和渴望。而她,是个例外。
她和大多数肿瘤病人一样,一开始辗转于各大城市治病,从希望到绝望,从绝望到坦然,最后回到落地生根的地方。记得那天陈主任说,21床要来上海回来的新病人时,大家都在揣测会是什么样的病人,去过大城市的病人,许是见识得多了,要求自然也高些。而她,是个例外。第一次见她,一身素衣,白净的面容下难掩憔悴。她很和善,从不提任何要求,逢人就是微笑。
入院的第二天,医生们为她制定了唯一的治疗方案——放疗。放疗前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检查,检查结果对于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肿瘤扩散全身,唯一的可行方案也被否定了。
入院两周后,她笑着跟我说,她想出院了,回家后就由老公给她打止痛针。以后的每次打针,我都会向她老公传授123步骤。日复一日,作为责任护士的我,对她来说亲近些,对话也多些。
“你现在胃口不好,要是现在回去的话,还是要在卫生院输点营养液的,这样能坚持久一些。”她依旧微笑,轻轻地摇了摇头,淡淡地说:“我的身体我清楚,其实我一点也不惧怕死亡,折腾了这么久,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的。我走了,家里人也就解脱了,顺其自然吧。”她的语气有些坚决。
入院一月后,她开始变得虚弱,疼痛也越发明显了。有一天,我给她注射完止痛针,她问我:“为什么就不能安乐死呢?其实我挺痛苦的,想解脱。”那一刻,我怔住了,一向开朗的她眼睛里透着寒意。对于癌症晚期病人,没有比减轻疼痛更重要的事了。我心疼地说:“你如果哪里痛的话就和我说,止痛针我可以让医生加点剂量,这样痛感会减轻些。”
入院两月后,她变得更加虚弱了。病床上的她,微闭着眼睛,鼻子上套着氧气管,绿色的氧气管使她消瘦的脸庞显得格外苍白。她听到了我的脚步声,缓缓地睁开眼睛——似乎这个简单的动作对她来说都有些吃力。“小张,我问你个事,医生说要在我的胸部穿个管子,让我呼吸不费力些,可那管子到底是什么呢,会不会痛?”“那个叫胸腔置管,就是和你以前在上海做过的那个管子一样的。”“那个啊,我不做了,我就想安安静静地走。”我有些着急地说:“管子放进去再放出胸水,你呼吸就没那么困难了。”她摇摇头,“还是不做了,我也不想再折腾了,也许哪一天就静静地走了。”我叹了口气,有些惋惜。“没事的,医生会尊重你的选择,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也很勇敢。”说着说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活着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日子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过得很快,对于那些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格外漫长。“谢谢你啊,给我解释那么多。”她似乎又有点不好意思了,她总是怕麻烦别人。
每天的晨间查房,护士长会来到她的床前和她交谈。“这几天怎么样了?感觉还好么?”“谢谢你啊,常常来开导我。对我来说,多活一天两天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绝望,希望能活更久一点,家人们陪我到这到那地看病,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说着,她看了一眼丈夫和女儿。“其实,我已经很幸福了,唯一不圆满的就是少活二十年吧!”她停顿了一下,很费力地吸了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家人们都很好,遇见你们也很好,总不能好处全让我占了是吧,其实我这辈子也值了。”说完这几句话,她缓缓地闭上眼睛,呼吸有些急促。又过了许久,她让丈夫凑过来交代了几句话……太阳东升西落循环不止,而生命就在此终结。
她走后,丈夫开始收拾遗物,临走时来跟我们道了声谢谢。
连绵的阴雨天暂时告一段落,春日的暖阳缓缓地爬上天空,透过玻璃窗照在她的病床上。看着空病床,我有些迷茫。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萍水相逢,也许是缘分。
对于肿瘤病人,临终关怀尤为重要。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护士,我们应该如何增加对临终病人的关怀,让他们不惧死亡,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在最后的最后让心灵能归于安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希望临终关怀能一步步地完善。护理,不止于身体,也在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