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力量:第一次逆袭

时间:2024-01-26点击数:511次作者:文/王佳佳 汪伊佳 图/郑昕

医术精湛尽心尽责,医德高尚仁心仁术。“郑主任你看,这锦旗就是你们工作的写照!感谢郑主任,你们楼层医生好、康复师好,护士也是一个个态度很好,嘘寒问暖的。”1月17日,患者侄女指着锦旗说道。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315病区的走廊尽头摆放着各种康复仪器和用具,像个小型健身房,康复治疗师不断地鼓励患者:“来,再踩三下,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过几天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晨会交班后,台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兼康复病区主任郑金荣仔细巡查着每一个病房,与每位患者亲切交流,关注他们的病情、康复进展及心理状况。这时,48床患者的侄女凑近主任,递上一个红袋子——康复病区元旦开科后收到的第一面锦旗,满怀家属的感激之情。

48床施大伯是一位小脑型多系统萎缩症并发帕金森病患者。过去的两年里,他在上海各大医院寻求治疗,希望能够阻止病情恶化,但事与愿违,手术后的他身体日渐消瘦,骨骼也出现畸形变化。疾病的原因让患者变得淡漠,很少与家属交流。本是新河人的他,偶而得知郑金荣团队正在开展康复医疗活动后,立马决定从上海某康复医院转至本院。

郑金荣团队先对施大伯的身体状况进行一系列评估,而后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先从床旁的运动疗法开始到四肢联动训练,从关节松动训练到平衡功能训练,再辅以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作业疗法、灸法、电动起立床等锻炼。在医患共同努力下,大伯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地好气起来,关节也不像以前那么僵硬了。

“抬左脚。”施大伯左脚上翘;“现在抬右脚。”施大伯依旧面无表情,右脚微微上翘。

“这两三年来,他就像个木头人,开始有意识地和我交流了。这算是第一次逆袭,我给美国的大姑发视频,她也很开心。太好了!郑主任,谢谢您呀,谢谢!”侄女激动地握着郑金荣主任的手说道。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郑金荣轻轻回复。

……

一面锦旗,一份浓浓的医患情。这面锦旗,是对全科室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它代表了我院康复学科的发展,也为其他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相关链接】

神经外科病区于2018年开始转型,2019年开展床旁神经康复治疗,为当时台州市内最早开展床旁康复的医院。科室以神经康复为主,继而发展特色肿瘤康复。本团队有医生8名,其中康复专科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中医理疗师1名;护士16名(其中康复专科护士1名)。团队秉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原则,致力于恢复外伤或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独立生活,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负担。

编辑:郑昕     

审核:程妮娜 金军标 蒋庭